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突破600億大關,以609.76億元完美收官,比上年559.11億元增長9.06%。銀幕總數已達到60079塊,觀眾的觀影年齡層更加廣泛,30歲以上觀眾為觀影人次增長貢獻約3.4個百分點,看電影正在從年輕人的時尚消費行為,變成全民娛樂消費行為。
與此同時,優秀國產影片對市場的拉動力正在不斷凸顯,影片的口碑效應不斷增強,逐漸成為影響票房的主導因素。中國電影市場在行業規范升級的陣痛中逐漸進入成熟穩健的理性增長階段。
國產影片票房占比超六成
觀眾仍對電影市場需求旺盛
在2018的最后一天,年度票房以609.76億元收官,這在當前市場環境中顯得珍貴而有力,實現了9.06%的同比增長。
盡管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出現了自2015年以來首次增速低于10%的情況,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影市場增速仍然遠高于北美,市場差距也在不斷縮小。中國電影市場仍是全球最為活躍的電影市場之一。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不應過分糾結于票房數字,“不斷有記者反復追問我600億票房對于中國電影的意義。其實600億就是一個數字而已,我們不要對一個數字耿耿于懷,更應該深入分析數字背后各種各樣的‘小秘密’”。
確實,在600億的票房數字背后,是超17億人次觀眾的支撐。
貓眼研究院發布的《2018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研究報告顯示,在總觀影人次持續增長達到17.2億的同時,中國電影觀眾的覆蓋范圍、年齡層次也在不斷擴大,尤其是30歲以上觀眾為觀影人次增長貢獻約3.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看電影正在從年輕人的時尚消費行為,變成全民娛樂消費行為。
中國電影觀眾不曾離場,他們仍對電影市場,尤其是國產影片保持著旺盛的需求。
據貓眼研究院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度國產影片仍保持著超六成的票房占比,中國故事更能贏得中國市場,在開放激烈的市場中仍然充滿競爭力。
市場頭部效應不斷增強
優質口碑成為拉動票房的利器
2018年度中國電影市場的頭部效應繼續增強,兩極化不斷加速,年度票房前6名的影片,《紅海行動》(36.5億)、《唐人街探案》(34億)、《我不是藥神》(31億)、《西虹市首富》(25.5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24億)、《捉妖記2》(22.4億),這6部影片貢獻了年度30%的電影票房。同時,單片票房1000萬以下的331部影片,僅貢獻了0.9%的年度票房。
饒曙光認為,不管是“頭部效應”還是“兩極分化”,這都是“電影發展過程當中一個必然的現象和正常的現象”,他解釋,“頭部效應的影片都有很強的話題性,很多觀眾都是因為是話題的影響去觀看電影,但隨著長期培養,口碑會越來越成為觀眾選擇影片的標準”。
與饒曙光的判斷相同,口碑對票房的拉動正在飛速提升。貓眼研究院數據顯示,貓眼評分8.5-9分區間的電影票房占比同比擴大,口碑效應不斷增強,優質口碑與內容成為市場的核心驅動力。
尤其是當互聯網成為電影信息主要獲取渠道、電影評分和評論成為主流觀眾觀影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之后,貓眼等互聯網平臺也加速著整個電影市場的優勝劣汰,使得口碑與電影票房正相關的系數越來越高。
當一部影片的口碑開始迅速發酵后,隨之而來便會在最主流的微信、微博兩大社交網站上通過討論、分享、轉發等方式展開炸裂式傳播,直接影響影片后續票房走勢。
首都華融影院經理于超對2018年國慶檔《無雙》的超速逆襲印象深刻,“今年國慶檔中《無雙》的反超速度證明了口碑對市場的影響與拉動正在變得極為迅速。按照以往的規律,與《無雙》同期的影片《李茶的姑媽》應該能夠覆蓋整個檔期甚至更長,但上映第三天就被《無雙》反超,甚至從第一天開始就顯露了一些頹勢,這說明市場、觀眾對于故事內容、影片品質等內在因素的關注越來越高。”
新生代導演成為市場中堅力量
小鎮青年票房推動力下降
2018年度票房榜單前20中,排名第二位的《唐人街探案2》、第三位的《我不是藥神》、第四位的《西虹市首富》、第十位的《前任3》、第十二位的《后來的我們》、第十三位的《一出好戲》、第十四位的《超時空同居》、第二十位的《無名之輩》等,都由一批新生代導演執導,他們在年度票房Top20影片中貢獻了41%票房。這意味著,新生代導演正在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中堅力量。
這些導演中,有如文牧野、蘇倫一般初執導筒就一鳴驚人的新導演,有如黃渤、劉若英這樣演員、歌手轉型導演,也有閆非、彭大魔、田羽生、饒曉志這樣經過一兩次市場打磨的青年導演。
饒曙光認為“這種新生力量大面積的崛起,在全世界也不多見”,他指出,“新力量是電影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這與我們市場的包容度有關,也離不開諸多新人培養計劃的扶持”。
與新生創作力量崛起同期出現的,是原有觀眾群體的變化。據貓眼數據顯示,2018年度三四線城市票房下沉趨勢逐漸停滯,小鎮青年的票房推動力下降。
在金逸珠江院線總經理助理謝世明看來,“觀眾的主力仍然是18-25歲區間的年輕人”,但他也認為,更多娛樂方式的變化使得當前的觀眾群體有所分散,“現在有網游、短視頻直播等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娛樂的多元化勢必會分散原有的觀影群體”,同時,謝世明也提到了大面積取消票補對三四線下沉的阻滯和對小鎮青年造成的影響,“最低票價19.9元的限制出現后,對一二線城市產生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是對于三四線城市和小鎮青年來說,影響很大,再也不會有9.9元甚至是2.9元、3.9元的超低票價,難免造成一部分觀影愿望不強烈的觀眾觀影意愿進一步降低。”
終端影院面臨生存壓力
影片宣發更加趨于理性
2018年度銀幕總數突破6萬塊,但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單銀幕票房產出持續下降,影院經濟效益進入瓶頸期,影投市場集中度下降,新增影院和關閉影院數據較往年都有增長,影院迭代速度加快,市場淘汰加速。
這意味著影院市場還面臨著分散化程度較高、影院經營效率亟待提升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謝世明總結了影院經營的幾大問題,“一是新增影院多;二是檔期影片不均造成影院有時飽有時餓的不均衡狀況;三是其他多種娛樂方式的沖擊等,這些都是對影院不利的因素”。
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謝世明也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當前影院的營業除了票房收入,大家都更加重視非票房收入的部分。非票房主要包括長租、廣告和娛樂綜合體三部分,其中,娛樂綜合體包括按摩椅、KTV等多元化項目”。
2018影市艱難的不只是終端影院,許多宣發行業從業者也感受到了明顯的變化。
2018年電影宣發過程中,從業者普遍的感受是現在電影營銷越來越難做。貓眼數據顯示,2018年與2017年相比,影片的映前熱度指數有所下降。影片營銷中使勁了渾身解數,影片的熱度與去年相比還是普遍下降。
某種程度上,這與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娛樂消費多元化以及影片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多元有關。
一方面,視頻網站、短視頻的興起,在爭奪觀眾的娛樂消費時間,客觀上傳統電影營銷的難度增大;另一方面,觀眾獲取影片信息的渠道日趨接種到電影票務平臺、社交媒體、視頻網站上,同檔期內數十上百部影片在有限的信息渠道內拼搶觀眾的注意力,也為電影營銷增添了新的挑戰。
但2018年,貓眼微信小程序、抖音短視頻等新型的互聯網營銷手段,在電影營銷中的驚艷表現,還是為電影營銷如何與主流觀眾溝通提供了諸多新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2018年度影片在檔期安排上的扎堆現象更加明顯,平日市場票房真空期拉長,檔期競爭風險加大,這也為電影發行帶來新的挑戰。因此,預售、點映等發行手段,在今年更加得到重視,而且在操作上更加理性、謹慎。據貓眼數據顯示,2018年度影片的預售普遍更加提前,首日預售票房占比提升至36%;點映更加科學,點映時間更提前,低分點映電影數量減少。
謝世明對此深有感觸:“今年的影片扎堆現象特別突出,圣誕節、元旦檔乃至整個賀歲檔期都沒有大體量的國產片上映,同時,《飛馳人生》《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神探蒲松齡》《情圣2》《新喜劇之王》《廉政風云》《日不落酒店》等七八部真人電影扎堆選擇在2019大年初一上映,這比往年同檔期真人電影數量多出一倍。現在如果不是節假日的檔期,基本就不會有大體量的影片上映。”
面對這種情況,謝世明迫切期待能夠出現一個機構來做出合適的檔期協調工作,避免這種“冷熱不均”的現象。
在市場不斷發展的當下,如何做好協調與配套,確實是中國電影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鄭中砥)
- 上一篇:2018電影市場數據觀:票房破600億后,如何以質量求增量
- 下一篇:這是一份2019年上半年的外國大片片單
2018中國電影市場大盤點
來源: 發布時間:2019年01月02日